浙江大学硅及先进半导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硅及先进半导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简称:硅材料全重)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 1985年由原国家计委批准建设,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浙江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原半导体材料学科)一直是全国重点学科,1978年获批国内首批硕士点(半导体材料), 1985年获批了国内第一个半导体材料工学博士点。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浙江大学在硅烷法制备多晶硅提纯技术、掺氮直拉硅单晶生长技术基础研究等取得系列重大成果,在国际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同时,实验室一直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培育出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硅材料的龙头企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实验室研究方向不断拓宽。经过60年的发展,目前实验室形成以硅为核心的半导体材料为重点的研究方向,包括半导体硅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微结构与物理。实验室承担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 )等国家重大任务,荣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共13项,发表SCI检索论文7200余篇,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Science上共发表13篇文章,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50余项,国际专利12余项,中外文专著33余本。
2021年至2023年期间,实验室共获得省部级奖励7项,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浙江省技术发明二等、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共5项。发表SCI检索论文929篇,其中science、nature正刊6篇、子刊33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2项,其中美国专利3项、日本专利3项。已成为国家在本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的主要基地之一。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硅单晶材料及半导体材料的基础科学与应用基础研究,己形成自己的特色,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半导体硅材料;
(2)先进半导体材料;
(3)半导体材料微结构与物理;
研究队伍和人才培养
实验室现有固定学术骨干12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7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
目前,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江风益院士,副主任是成会明院士。实验室主任杨德仁院士。在学科带头人杨德仁院士指导下,实验室拥有一支以中青年骨干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的精干科技队伍。
实验室重视人才培养和研究队伍建设。3年来培育出6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位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研队伍中新增了22位教授,7位副教授。已为国家培育了博士生423名,硕士生341人,博士后102人,实验室除了在学术上关心研究生外,还在生活上提供一定的帮助。
未来发展方向
重点实验室将坚持长期、系统、稳定的工作。以硅为核心的半导体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在坚持微电子用大直径硅单晶晶体生长、加工和缺陷工程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拓展硅外延、太阳能硅材料、硅基光电子材料以及纳米硅材料的研究;半导体薄膜领域:在坚持ZnO薄膜生长和掺杂特色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半导体薄膜在LED照明领域的应用;复合半导体领域:在坚持有机-无机复合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研究的同时,重点开展有机-有机,无机-无机复合光电子、光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
在此基础上,围绕信息和能源材料的功能构造,进一步拓宽学科领域,加强电子信息材料、磁性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以及其它能源与环境材料等一批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以国际前沿的基础科学问题,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技术攻关等为导向,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做出创新成果。